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一跌不振

基础信息

  • 成语一跌不振
  • 拼音 yī diē bù zhèn
  • 感情 中性成语
  • 近义词 一蹶不振
  • 出处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遭遇失败。
  • 例句 明·宋征璧《皇明经世文·凡例》:“士人遇合,或富贵自有,才位相符;又或偾辕负乘,一跌不振。”

成语解释

【释义】

蹶,跌。“一跌不振”即“一蹶不振”。见“一蹶不振”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蹶不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西汉刘向所撰《说苑》一书,记录轶闻琐事,杂以议论,以儒家思想为指归,阐明国家兴亡、政治得失之理,以为后世鉴戒。〈谈丛〉这篇是各家名言汇编,其中“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本于《淮南子・修务》:“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现在因为有的学者有过错就诋毁所有的学者,不再学习,就像一旦被饭噎到,便不再吃饭,跌了一跤,就畏缩不敢再向前走。这未免太糊涂了。后来“一蹶不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一遭受挫败,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书证】

  • 01.宋・倪思《经鉏堂杂志・卷四・论君子小人其一二》:“物理循环,否泰不常,今日之得,安知不旋踵而失?小人一跌不振,何可胜数!”
  • 02.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世多哀之。”

成语接龙

yī diē bù zhèn

一跌不振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一跌不振,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一跌不振意思是: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出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遭遇失败。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