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指极高的天空。“九霄云外”比喻天上极其高远之处。语本唐・刘禹锡〈同乐天登栖灵寺塔〉诗。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九霄云外”原作“九层云外”。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同时的另一诗人白居易为知交好友,两人诗名相若,〈同乐天登栖灵寺塔〉即二人共同登临栖灵寺塔时刘禹锡所赋之诗。栖灵寺塔位于扬州,兴建于隋代,塔高九层,气势宏伟非凡,刘、白二人相携缓步,不经意间就抵达了顶端。由于栖灵寺塔极为高耸,在塔顶倚栏观景,觉得自身处于层层白云之上,仿佛快要到达天庭。于是两人不禁纵声笑语,让地面上众多游人都抬头向上探看。此诗以“九层云外倚阑干”具体陈述了在栖灵寺塔顶端凭栏远眺,神思悠远,心旷神怡的情境。后来“九霄云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天上无限高远的地方。出现“九霄云外”的书证如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语义比喻天上极其高远之处。
类别用在“距离遥远”的表述上。
①今天既然出来郊游,且把工作抛入九霄云外,尽情玩乐吧!
②小明一觉醒来,就把昨天的不愉快通通抛到九霄云外,重现天真烂漫的笑容。
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件不愉快的事我早已抛往九霄云外,哪里还会放在心上?
④他是个紧张大师,所以一上考场,就紧张得把书本内容都忘在九霄云外,当然名落孙山。
⑤妈妈很生气地说:“我跟你说了几次,玩具不可乱丢,你都把我的话丢到九霄云外。”
⑥小华把妈妈的话抛到九霄云外,没做完功课就跑到同学家去玩,回家恐怕又得挨骂了。
形音霄,音ㄒ|āo。指高空。不可写作“宵”。
cast to the winds
はるかかなた,空(そら)のかなた
au loin(au delà des nues)
за девятое небо
jiǔ xiāo yún wài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九霄云外,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九霄云外意思是: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出自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一般作主语、宾语、补语,用于表消失意义动词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