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会馆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會館
  • 拼音huì guǎn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指同乡、同业或特定群体的聚会场所。

词语解释

会馆huì guǎn

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馆舍主要以馆址的房屋同乡同业聚会寄居

guildhall; provincial guide;

国语辞典

会馆huì guǎn

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连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如广东会馆教师会馆

网络解释

会馆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 。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即使到了清代后期突破地域界限的行业性会馆仍然只是相当个别的。此时出现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大多同业公会面目出现。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自身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结合,也阻碍商品交换扩大社会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的会馆大体分为3种 :北京的大多数会馆 ,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 ;北京的少数会馆和苏州汉口上海等工商业城市的大多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主体同乡会馆;四川的大多数会馆,是入清以后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迁来的客民建立的同乡移民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这一时期的北京会馆,主要以地域关系作为建馆的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明中叶以后 ,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会馆制度开始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后期的工商业会馆还可能同中国古代的纲运制度有着渊源关系。明代后期,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但这些工商业会馆仍保持浓厚的地域观念,绝大多数仍然是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会馆。

会馆造句

  • 1. 许多老城都保留着保存完好的会馆,展现着地域建筑和历史风貌。
  • 2. 这座福建会馆定期为会员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了社区生活。
  • 3. 在古代,不同行业的商贾会建立各自的会馆,以便商贸往来和互助。
  • 4. 校友会决定租用城里老字号的会馆场地,举办他们的年度晚宴。
  • 5. 参观永定会馆能让游客一窥当年客家商人的生活图景和独特文化。
  • 6. 地方政府正投入资金修复这座历史会馆,以保护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7. 海外华人常在异乡兴建会馆,以维系与故乡的联系并互相扶持。
  • 8. 这座会馆雕梁画栋、彩绘天花的精美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充满了古典韵味。

huì guǎn

会馆

会馆,拼音是:huì guǎn。名词。意思是: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连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如广东会馆、教师会馆。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