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倒戈

基础信息

  • 词语 倒戈
  • 繁体
  • 拼音dǎo gē
  • 词性动词
  • 近义词叛逆 反叛 背叛 投降 反水 造反 作乱
  • 反义词
  • 用法动词,指投向敌方反击己方,常形容军队、成员。

词语解释

倒戈dǎo gē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 —— 《书 · 武成》

change sides in a war; transfer one's allegiance;

引证解释

1.放下武器。指投降敌方

唐 · 鱼玄机 《浣纱庙》诗:“一双笑靨纔回面,十万精兵倒戈。”
《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説 玄德 立起免死旗,但 川 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
茅盾 子夜二:“日本 报上还说某人已经北方默契就要倒戈!”

2.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

《书 · 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3.倒拖武器。指军队败逃。

晋 · 葛洪 《抱朴子 · 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奔忙。”
《三国演义》第一回:“众贼见 程远志 被斩,皆倒戈而走。”
清 · 黄遵宪 《过安南西贡有感》诗之三:“不信王师倒戈退,翻将化外南天。”

4.把戈倒着安放表示不再用兵。参见“倒置干戈”。

吕氏春秋 · 原乱》:“武王 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

5.倒持武器。参见“倒持泰阿”。

南史 · 胡藩传》:“藩 谓 企生 曰:‘倒戈授人,必至大祸,不早去,后悔无及。’”

国语辞典

倒戈dào gē (又音)​dǎo gé

军队背叛反戈相向

书经 · 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三国演义 · 第一回》:“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

背叛 反叛

网络解释

倒戈

早在核弹之前统帅们就把“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至高境界。敌方临阵倒戈因此成为梦寐以求好事。中国最早的记录似乎出于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倒戈一词就从这时出壳了。

倒戈造句

  • 1. 在关键战役中,这支部队突然倒戈,导致前线全面溃败,局势急转直下。
  • 2. 执政党的一位资深议员宣布倒戈加入反对党,引发了政坛不小的震动和猜测。
  • 3. 原本是公司核心技术骨干的他,最终选择倒戈到竞争对手阵营,带走了不少商业机密。
  • 4. 面对民众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几家长期支持政府的媒体也开始倒戈,转变了报道立场。
  • 5. 历史记载,在王朝末年,多位藩镇大员因不满朝廷腐败而纷纷倒戈,加速了政权的覆灭。
  • 6. 他万万没想到,在最艰难的时刻,自己最信任的盟友竟然会倒戈,背后捅了一刀。
  • 7. 尽管球队尽力挽留,那位核心球员还是决定在赛季末倒戈,转投另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
  • 8. 在谈判桌上,原以为是坚定的伙伴,没想到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倒戈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倒戈卸甲:《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却说玄德立起免死旗,但川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如伤者偿命」《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四折》:「呀!杀的他忘魂丧魄怎还乡,倒戈卸甲尽来降」
  • 卸甲:《三国演义》第三○回:「二人倒戈卸甲,拜伏於地」
  • 剪扑:《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如未倒戈,即登时剪扑」也作「翦扑」。
  • 抱头缩项: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若是我老把势展旗旛立马停骖,着那俊才郎倒戈甲抱头缩项」
  • 解甲倒戈:《隋书.卷五九.炀三子传.元德太子昭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也作「解甲投戈」。
  • 迷而知返:南朝齐.刘绘〈为豫章王嶷乞收葬蛸子响表〉:「但韔矢倒戈,归罪司戮,即理原心,亦既迷而知返」
  • 倒把锄头:比喻倒戈相向。
  • dǎo gē

    倒戈

    倒戈,拼音是:dǎo gē。动词。意思是:军队背叛,反戈相向。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