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鄂伦春族

基础信息

  • 词语 伦春族
  • 繁体鄂倫春族
  • 拼音è lún chūn zú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中国少数民族名称。亦作定语,修饰“文化”“人”等。

词语解释

鄂伦春族è lún chūn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以畜牧业为主,少数从事农业人口约七千。

国语辞典

鄂伦春族è lún chūn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七千,主要聚居于二处:一、住在黑龙江、合江二省中部兴安岭山区的是南鄂伦春,多畜马,俗称“使马部”。二、住在嫩江省西北部兴安岭山区的是北鄂伦春,多畜驯鹿四不像)​,俗称“使鹿部”或“驯鹿部”。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无文字使用汉文。本以狩猎为生现在科技文教均已迅速发展信仰萨满教。人死用棺木架置树上风葬。

网络解释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衣食住行歌舞方面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狩猎生产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丰富多彩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鄂伦春族造句

  • 1. 中国的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在大兴安岭地区,以狩猎文化闻名。
  • 2. 他们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来访,鄂伦春族都会用最醇厚的米酒招待。
  • 3. 为了更好地传承,当地政府正积极支持鄂伦春族的年轻一代学习民族传统技艺。
  • 4. 那位慈祥的奶奶是村子里最年长的鄂伦春族人,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 5. 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独特的鄂伦春族文化展品,包括兽皮制作的衣物和桦皮船。
  • 6.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鄂伦春族服饰,将狩猎民族的奔放与粗犷展现得淋漓尽致。
  • 7. 濒危的鄂伦春族语言正在得到抢救性保护,许多学者致力于记录和整理其语音词汇。
  • 8. 每年的“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围着篝火唱歌跳舞。
  • 9. 那首悠扬动听的鄂伦春族民歌,讲述了猎人在大森林中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故事。

您可能感兴趣的词

  • 毕拉尔: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属东北通古斯系,语言也是通古斯语支,早期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自称「鄂伦春」,即使鹿人或山岭人之意。
  • 通古斯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包括满族、锡伯、索伦、毕喇尔、达呼尔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及赫哲八个重要部族。
  • 原住民:目前官方所认定的「原住民」包含有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族、邹、赛夏族、雅美(达悟)、太鲁阁、撒奇莱雅、邵族、噶玛兰及赛德克族等十四
  • 索伦:明末清初对散居於黑龙江省、兴安省及新疆境内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部族的总称。
  • 平埔族:泛称原居平原地带的原住民族群,包括噶玛兰、凯达加兰、雷朗、道卡斯、巴则海、巴瀑拉、猫雾捒、邵族、和安耶、西拉雅等族群。
  • 夷三族:一说为父母、兄弟、妻子皆连坐诛灭,一说三是指父、母、妻
  • 五族:汉、满、蒙、回、藏合称为「五」。
  • 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拼音是:è lún chūn zú。意思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七千,主要聚居于二处:一、住在黑龙江、合江二省中部兴安岭山区的是南鄂伦春,多畜马,俗称“使马部”。二、住在嫩江省西北部兴安岭山区的是北鄂伦春,多畜驯鹿(四不像)​,俗称“使鹿部”或“驯鹿部”。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无文字,使用汉文。本以狩猎为生,现在科技、文教均已迅速发展。信仰萨满教。人死用棺木架置树上风葬。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