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自同寒蝉

基础信息

  • 成语自同寒蝉
  • 拼音 zì tóng hán chán
  • 繁体自同寒蟬
  • 感情 中性成语
  •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释义】

自比寒天的蝉而不作声。比喻沉默不语。见“噤若寒蝉”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噤若寒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寒冷季节时,听不到蝉叫声,所以古人用“寒蝉”来比喻不说话。据《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载,东汉时杜密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杜密去官回乡后,对政事仍十分关心,常向太守推举贤人,揭露恶行。当时有位与杜密同乡的高官刘胜,也辞官还乡。刘胜为人明哲保身,不问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对杜密称赞刘胜是个不过问时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爱管闲事,激励他向刘胜学习,就说:“刘胜曾任大夫,现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见不少重要人士,理当多关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往上举荐;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报。为了保全自己,像寒蝉似的不声不响,这是国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见到有志于正义、尽力行善的贤者就向您推荐,见到违背正道、丧失节操的人就向您纠举,使您赏罚得宜,英名远扬,报知遇于万一,实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听了杜密的话,对杜密又敬佩又惭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后来“噤若寒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敢说话。

【书证】

  • 01.《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源)
  • 02.明・宋应星《野议・催科议》:“缙绅忌伤同类,自同寒蝉,宜也。”

成语接龙

zì tóng hán chán

自同寒蝉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自同寒蝉,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自同寒蝉意思是: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比喻闭口不说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