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掩耳盗钟

基础信息

  • 成语掩耳盗钟
  • 拼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 繁体掩耳盜鐘
  • 感情 贬义成语
  • 近义词 掩耳盗铃
  • 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 例句 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成语解释

【释义】

即“掩耳盗铃”。见“掩耳盗铃”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掩耳盗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掩耳盗铃”之“铃”,典源作“钟”。“钟”同“钟”。春秋时,晋国的范吉射被智伯消灭后,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钟,想把他偷走。可是这钟实在是太大了,根本无法背走,于是就打算把钟敲碎后再一块一块的拿走。可是一动手敲,钟便发出洪亮的响声。他怕这钟声会引来他人的抢夺,于是急忙将自己双耳摀住,以为这样自己听不见,那么别人也就听不到了。后来这个愚蠢行为的故事被浓缩成“掩耳盗铃”,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且妄想借以瞒骗他人。出现“掩耳盗铃”的书证如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列朝・朝觐官进献》:“夫既曰官银,那有无碍之理,真掩耳盗铃也。”然而从古书里的记载,却不难看出早期文献的“铃”都是作“钟”,例如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用的就是“盗钟掩耳”,《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又省作“盗钟”。

【书证】

  • 01.唐・刘知几《史通・卷三・书志》:“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钟(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
  • 02.《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钟(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成语翻译

закрывáть глазá на неизбежное

成语接龙

共找到 3 个成语

yǎn ěr dào zhōng

掩耳盗钟

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

掩耳盗钟,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偏正式结构,掩耳盗钟意思是: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出自语出《吕氏春秋・自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