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伪书

基础信息

  • 词语 伪书
  • 繁体偽書
  • 拼音wěi shū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指冒名或伪造内容、非真实作者或年代的书籍。

词语解释

伪书wěi shū

1.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可靠的书。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

2.伪造文书。

false document;

3.伪造文书

fake document;

引证解释

1.伪造的文书、信件

《史记 · 封禅书》:“﹝文成将军 少翁 ﹞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明 · 沉德符 《野获编 · 吏部二 · 赝书》:“钟会 作伪书以赚宝剑。”

2.指伪造文书。

《史记 · 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於赂遗也。”

3.托名伪造的书籍

唐 · 刘知几 《史通 · 因习》:“而 扬雄《蜀记》子贡《越絶》, 虞 裁《江表传》, 蔡 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
明 ·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 经籍会通二》:“余意欲取此类及纬候等书,《亢仓》《鶡冠》等子,总为伪书一类,另附四部之末。”
章炳麟 《文学说例》:“张氏 书证驳多疏繆,尤信伪书,盖 明 世积习尔。”

4.僭伪政权的史书。参见“伪史”。

北齐 · 颜之推 颜氏家训 · 书证》:“南方以 晋 · 家渡 江 后,北间传记,皆名伪书。”

5.内容虚妄之书。

汉 · 王充 《论衡 · 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贤通之人,疾之无已。”

国语辞典

伪书wèi shū

1.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

汉 · 王充《论衡 · 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

2.伪造文书。

史记 · 卷一二九 · 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

网络解释

伪书 (词语)

“伪书”系指一书的公认著者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的书,或简言之“著者不真实的书” 。伪书的产生历史悠久,纵观其踪,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无意误成。如《逸民传》旧题“少元山人皇甫涍撰”,在《明史 · 艺文志》及《江南通志》两书中却因“涍”与“濂”经常连用而误题为“皇甫濂撰”,皆成伪书。另一种则是有息伪之书。 然而不论是否有息,“伪书”都不同于“伪事”。或许“伪书”在未被辨伪之前曾给科学研究以极大混乱,可经辨伪,还原历史真实,“伪书”终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伪书造句

  • 1. 许多古籍辨伪学专家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揭示那些流传甚广的伪书真相。
  • 2. 王国维先生在考证工作中,曾多次指出某些传世文献实为后人所托名的伪书
  • 3. 鉴定一件文物或一部古籍是否为伪书,需要综合运用文字学、版本学等多学科知识。
  • 4.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会精心制作仿真度极高的伪书来欺骗收藏家。
  • 5.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辨析真伪、剔除伪书是治学的基础和关键一步。
  • 6. 《列子》一书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部分篇章为伪书
  • 7. 那本声称是明代孤本的手稿,经专家鉴定,最终被确认为一册制作精良的现代伪书
  • 8. 数字时代,信息真伪混杂,人们更应警惕网络上冒用权威名义传播的各类伪书
  • 9. 文学史上不乏由后人假托前人名义创作的伪书,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文化背景和学术价值。

wěi shū

伪书

伪书,拼音是:wěi shū。意思是:①.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②.伪造文书。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