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书院

基础信息

  • 词语 书院
  • 繁体書院
  • 拼音shū yuàn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学宫 学校 黉舍 私塾 学堂 学塾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传授儒家经典,培养士人。

词语解释

书院shū yuàn

旧时地方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处所

顾宪成重修东林书院时候清楚宣布,他是讲程朱学说的。 —— 《事事关心》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引证解释

1.唐 · 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 开元 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 宋 · 王溥 《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 · 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宋 · 至 清 ·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 · 代书院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 元 · 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 清 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 · 光绪 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 宋 · 王应麟 《玉海 · 宋朝四书院》、 宋 · 洪迈 《容斋三笔 · 州郡书院》《元史 · 选举志一》《清史稿 · 选举志一》

国语辞典

书院shū yuàn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五代史平话 · 汉史 · 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先生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
三国演义 · 第二〇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网络解释

书院 (传统教育机构)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书院造句

  • 1.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千百年来桃李芬芳,声名远播。
  • 2. 漫步在这座古老的书院中,青砖黛瓦,亭台楼阁,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儒雅气息。
  • 3. 过去,许多学子寒窗苦读,只为能在书院里学习圣贤之道,求取功名。
  • 4. 当年朱熹就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5. 如今,一些现代大学也效仿古代书院的模式,设立了注重通识教育的特色学院。
  • 6. 他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自家后院建一个“书院”,每天读书写字,修身养性。
  • 7. 在科举制度下,书院不仅是教育场所,更是士人交流思想、结交同道的重要平台。

shū yuàn

书院

书院,拼音是:shū yuàn。名词。意思是: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