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查字、词、成语解释_查组词 - 源瀚字词典

义役

基础信息

  • 词语
  • 繁体義役
  • 拼音yì yì
  • 词性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用法名词,指为公益无偿提供的劳务或服务。常搭配“承担”、“提供”、“履行”。

词语解释

义役yì yì

以后一种徭役形式

国语辞典

义役yì yì

宋孝宗时,谢谔所建议的助役法。人民依照贫富,出田谷助役,不愿者乃行差役,诏行诸路,民以为便。

《宋史 · 卷三八九 · 谢谔传》:“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

网络解释

义役

南宋应役户互助的一种方式。乾道五年(1169年)浙江松阳民户首创。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应役户出田或买田若干作助役田,所收田租充应役费用。出田多少,贫富不等。后被豪强把持。元泰定时(1324-1327)规定有田一顷以上者每顷出助役田若干,以其收入充助役之费,与义役类似

义役造句

  • 1. 社区号召居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义役,共同营造整洁美丽的家园。
  • 2.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默默履行着他们的义役
  • 3. 他深知作为一名医生,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应主动承担一些为偏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役
  • 4. 这家企业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到敬老院进行探访和劳动,将此视为其社会责任中的一项重要义役
  • 5. 老一辈人常说,年轻人多参与社会义役,不仅能磨砺心性,更能培养奉献精神。

yì yì

义役

义役,拼音是:yì yì。意思是:宋孝宗时,谢谔所建议的助役法。人民依照贫富,出田谷助役,不愿者乃行差役,诏行诸路,民以为便。

浏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