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一种多年生的野草。“草菅人命”比喻轻视人命,任意加以残害。#语本《大戴礼记・保傅》。
殷周之前以长久者,其辅翼天子有此具也。及[1]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尚者[2]得也;固非贵礼义也,所尚者刑罚也。故[3]傅[4]而教之[5],所习者非斩[6],则夷人[7]也。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为计者谓之𫍚诬,其视杀人若[8]。岂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习导非其治故也。
[1]秦:秦朝,公元前248∼前207。战国时秦灭六国后,秦王政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因秦始皇专制独裁,二世皇帝残暴统治,致使六国遗民纷纷起兵抗暴,后为刘邦所灭。
[2]告:告发。
[3]赵高:?∼公元前207,秦时宦官。始皇崩于沙邱,赵高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杀李斯,自为丞相,专权用事。旋又弑二世,立子婴为帝,后为子婴所诛。
[4]胡亥:秦朝时人,生卒年不详,为秦始皇的次子。始皇帝崩,宦者赵高矫诏杀长子扶苏,立胡亥为帝,称为“二世”。在位三年,后为赵高所杀。
[5]狱:诉讼案件,此处指严刑酷法。
[6]劓人:割掉人的鼻子。劓,音yì,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罚。
[7]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即父、母、妻三方的亲属。
[8]艾草菅然:像割除野草一样。艾,音yì,通“乂”,割草。菅,音jiān,禾本科菅属,多年生草本。叶细长而尖,多毛茸。根短坚韧,可做刷帚。
另可参考:汉・贾谊《新书・卷五・保傅》、《汉书・卷四八・贾谊传》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文人,曾被派往长沙做长沙王的老师,后来又被召回京师,任命为梁怀王的老师。梁怀王刘揖是汉文帝的小儿子,汉文帝非常宠爱他,希望他能多读书,所以请贾谊来教导他。但是贾谊认为,除了教皇子读书外,最重要的是要教他做人的道理。他认为商朝、周朝之所以能长久立国,是因为所用来辅佐天子的,是相承的传统与制度,然而秦朝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所崇尚的是诡诈和刑罚,毫不注重谦虚和礼让。假使像赵高那样,教导胡亥的全是一些严刑酷法,那么所学到的不是砍头、割鼻子,就是诛杀三族的事情。所以胡亥今天才继位,明天就射杀人。对于尽忠进谏的臣子,认为他们是蓄意毁谤;对于有深谋远虑的臣子,认为他们在妖言惑众。所以把杀人的事当作像割野草一样。这难道是因为胡亥的天性本就邪恶吗?其实不然,而是当初教导他的人,没有教他走上正道,没有教导他处世为人的道理,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后来“草菅人命”这句成语就从这段故事中“视杀人如艾草菅然”(把杀人看成割野草一样)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轻视人命,任意加以残害。
语义比喻轻视人命,任意加以残害。贬义。
类别用在“残酷暴虐”、“蛮横胡为”的表述上。
①民主时代一切依法行事,岂可草菅人命?
②人命关天,为官者怎能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③这些叛徒目无法纪,草菅人命,真是令人痛恨!
④在古老社会里,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的事屡见不鲜。
⑤法官手操犯人生死大权,岂可随意判案,草菅人命?
⑥像这种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官员,早该给革职了。
⑦有些国家发生内战,敌对双方经常滥杀无辜,草菅人命。
⑧这家医院为增加收入,随意给病人开刀,真是草菅人命。
⑨当地居民终于团结起来,协助警方把这批草菅人命的匪徒逮捕法办。
形音菅,音ㄐ|ān。一种多年生的野草。不可写作“管”。
treat people's lives with utter disregard
人命(じんめい)を草のように取(と)り扱(あつか)う,人を勝手(かって)に殺(ころ)す
compter pour rien la vie humaine
ни в грош не стáвить человéческую жизнь
cǎo jiān rén mìng
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
草菅人命,常用汉语成语。ABCD式组合,动宾式结构,草菅人命意思是: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仗势行凶,不顾别人死活。